精致餐饮“抄袭门”,谁来界定原创的边界?
美食
美食 > 专栏 > 正文

精致餐饮“抄袭门”,谁来界定原创的边界?

“大师,我不得不说,这是我的名菜。”

综艺节目《炙热游戏·百厨大战》中,参赛厨师张志成看着一盘空气春卷说:“这是我的原创。”

场面尴尬,厨师“老北京食神”正在完成菜品的最后一步,往空气春卷上刨着芝士。沉默许久,“老北京食神”答道:

“那不行。”

△综艺节目《炙热游戏·百厨大战》

△综艺节目《炙热游戏·百厨大战》

谁的原创?

两起“抄袭”事件

近期两档厨综《一饭封神》《炙热游戏》霸占荧屏,两起疑似“抄袭”事件也引发网友热议。

澳门九鲲餐厅主厨张志成,也是知名美食探店账号“黑麒麟点评”博主,在节目中当面指出,另一位参赛选手——素厨“老北京食神”的作品帕马森芝士春卷,是在抄袭他的原创作品帕马森芝士鱼翅春卷。

张志成表示,为春卷“刨芝士的理论”是他原创的。“老北京食神”在后采中则辩解道,“这种做法上海一直也有”。而张志成明显不想让步,进一步指出:“我有2017年朋友圈。”

刨芝士是否构成原创?时间线的指证是否成立?当网友开始参与讨论,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支持者认为,2019年张志成还在北京宴锦堂供职时就有这道菜,核心原创之处是“空气春卷+鱼翅+帕马森芝士”的组合;反对者则指出,早在2017年,就有小红书用户发帖复刻海外平台上的烹饪教程,制作了“简单易学零失误”的“芝士拉丝炸春卷”,上面也有撒芝士。

△多家精致餐厅的芝士春卷

△多家精致餐厅的芝士春卷

相较之下,另一桩“抄袭”事件则更为明晰,多位小红书博主,包括张志成和他的“黑麒麟点评”,公开指责《一饭封神》热门选手叶林辉(燃少)所在的燃餐厅抄袭米其林餐厅菜品。

他们发现,燃餐厅的“高原凝露”,与名厨Jimmi Eriksson的出品几乎一样,后者曾经负责2022年斯德哥尔摩诺贝尔晚宴的菜单,还制作、销售食物模具,与“高原凝露”形状相似的模具赫然出现在名厨Jimmi的官网上。

燃餐厅的“珍珠云海”,与米其林三星Jordneer的“香脆龙虾配柚子和山椒”非常近似;“黔味酥语”,与法国名厨、“世界最佳女主厨”Helene Darroze出品的坎塔布连凤尾鱼面包棒、朝鲜蓟泥、甜菜根布拉塔奶酪馅饼形态如出一辙。

面对质疑,餐厅工作人员回应称:“造型逛ins的时候有看到,我取了一个它的外型而已,味道是完全不一样的。”

△燃餐厅菜品对比图

△燃餐厅菜品对比图

好的菜品,

总是心有灵犀?

“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这是保时捷中国总裁柯时迈,对于小米SU7与保时捷车型相似一事的回应。

好的菜品,也总是心有灵犀吗?

我们倾向于先将大众餐饮与精致餐饮做个区分。

大众餐饮更难溯源,无论是春卷还是西红柿炒蛋,都很难从史海里为它们打捞出一位“作者”来。大众菜品类似民间传说、民间歌谣、民间技艺,大多是源于集体生活中的集体智慧。

这种集体智慧甚至还存在“平行创作”的可能性,比如中国饺子和意大利饺子、中国粽子和墨西哥玉米粽、中国香肠和德国香肠,背后的饮食逻辑各自独立,但惊人相似。人类在面对同样的生存问题时,给出心意相通的解法,无关原创或抄袭。

△“平行创作”的可能性

△“平行创作”的可能性

回到当下,当一道新鲜菜品被研发出来,也有可能引起潮流、成为趋势,由创意菜“开源”变成大众菜。

典型的例子是蓝莓山药。美食博主“老饭骨”的视频中,厨师孙立新曾分享自己研发蓝莓山药的过程,用到了中餐常见食材山药,又借助了西餐裱花造型的理念,算是一个创新。这道菜后来在全国大小饭店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广为流传的范本后,大众食客其实很难再去区分原创和借鉴。

△蓝莓山药

△蓝莓山药

对于大众餐饮,我们通常无法对原创性加以辨识、溯源或苛责,但来到精致餐饮领域,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菜品“抄袭”,

应该如何界定?

高昂的价格、对主厨身份的强调、非常规的消费体验,让食客对精致餐饮有着更高要求。

小红书“鉴抄”博主“精致餐饮抄袭督察”写道:“狭义上的‘抄袭’则是将某位厨师原创的、尚处于创作生命周期的优秀作品,未经授权直接搬用,甚至连造型、结构、摆盘都照搬。”

当我们谈论菜品抄袭时,潜台词是将烹饪视为类似于文学、音乐、绘画等传统领域的艺术作品,认可烹饪所具有的创造力和独特性。

△张志成的春卷作品

△张志成的春卷作品

现在问题又来了,文字和音符可以一一对比,菜品抄袭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是外形吗?也有外形相似,但烹饪方法完全不同的食物。是食材搭配吗?可是常见食材的排列组合几乎可以穷尽。是创作思路和表达理念吗?但饮食是多种感官共同营造的综合体验,在原创性的判断上,风味、视听与思想应该各自占据怎样的比例?

更复杂的情况是,当致敬、改良、创新等不同词语被引入关于抄袭的讨论,边界将更加模糊。

以惠灵顿牛排为例,它被认为是以英国惠灵顿公爵命名的一道带有庆祝性质的菜品,有学者认为它借鉴了法国fillade booth on quote的烹饪技艺,于20世纪在美国发明并广泛传播。经过戈登拉姆齐等大厨的不断改良优化,惠灵顿牛排算得上是“博采众长”,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菜。

△惠灵顿牛排

△惠灵顿牛排

综艺节目《一饭封神》中,惠灵顿牛排出现频率很高。

小厨入局战,“化学系靓厨”延续了传统的惠灵顿做法,但加入了香港特色玫瑰露鹅肝肠,并采用圆形牛排的造型——你或许会同意这是改良。

△“化学系靓厨”作品

△“化学系靓厨”作品

在大小厨1v1环节,黎子安作品“树林草堆”菌菇三吃惊艳众人,他对传统做法进行拆解和反转,让蘑菇和牛肉互换位置,从惠灵顿牛排变成惠灵顿牛肝菌——你大概会认可这是创新。

△黎子安作品

△黎子安作品

当“树林草堆”走红后,一家餐厅用它的反转创意来做商业晚宴,即使主厨根据自己熟悉的食材和口味做了改动,也仍然被网友指控为抄袭。但店主也会辩解——“惠灵顿牛排,本身也不是你的原创,对吗?”

保护版权,

还是保护创造力?

饮食杂志《FoodWine吃好喝好》曾探讨从法律层面保护菜品版权的可能性:

如果将菜肴类比为音乐、绘画等传统艺术形态,认为抄袭者侵犯的是他人的著作权,那么目前的法律并未将菜肴作为著作权的保护对象;

如果将菜肴类比为雕塑等艺术工艺品,那么消费者需要抛开口味和营养目的进行菜品消费,才有可能谈及版权;

如果要以“商业秘密”为名进行保护,那么厨师或许应当对菜谱进行完全保密,亲自制作,甚至不能告诉团队的厨师和前厅服务员。

△餐厅后厨

△餐厅后厨

总之,都很艰难。

现实中的确有成功的案例,2020年,长安大牌档团队起诉别家餐饮企业,认为其未经许可擅自模仿、恶意剽窃自己独创在先的“妃子笑”菜品。在漫长的维权之路后,二审法院判决菜品“妃子笑”不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故其难以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但其他餐饮企业的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构成不正当竞争。

△长安大牌档的“妃子笑”菜品

△长安大牌档的“妃子笑”菜品

令更多餐饮从业人士质疑的,是从法律层面保护菜品版权的必要性。

在一次访谈中,《一大口美食榜》主理人小宽就谈到:“我们在现阶段,要鼓励借鉴,而非杜绝‘抄袭’。中国精致餐饮还没有发展到那个独立个性表达的阶段。”

而饮食作家Christopher St. Cavish则认为,不可能也没必要为菜品的设计创作设立版权,因为“装盘和展示一道菜的方法其实是有限的”,“如果它们也有版权,就没有人能够在不侵犯他人版权的情况下,把食物放进盘子里”。

更极端的案例是,2023年,韩裔名厨David Chang(张锡镐)把“油泼辣子”的一种英文名称Chile Crunch注册成了商标,随后向家制作油泼辣子华裔商家发出警告信,引发舆论哗然。

△David Chang旗下公司推出的辣椒酱产品

△David Chang旗下公司推出的辣椒酱产品

最终,迫于舆论压力,David Chang正式认怂道歉,表示不再强行主张商标权,撤回了之前发出的侵权诉讼,并承认自己公司的辣椒酱产品借鉴了中国的“老干妈”。

回到近期的两起争议事件,让人咂舌的是,《一饭封神》和《炙热游戏·百厨大战》本身就深陷“抄袭”指控之中。2024年9月开播的韩国综艺《黑白大厨》,有着与两档节目相似的布景、赛制、镜头,小厨采用花名的机制也是如出一辙,制作方奈飞公司曾回应网友对《一饭封神》的指控:“我们没有向该节目出售任何节目格式版权。”

△《一饭封神》与《黑白厨师》对比

△《一饭封神》与《黑白厨师》对比

符号学大师罗兰·巴特有一句名言:“作者已死”——当作品公之于众之时,作品就由不得作者了,而读者则拥有了无限的解读和阐释的权力。当然,这并不是说百分百的copy是理所应当的,更重要的是能对原作做出独到的解释。

餐饮界经历了这么一番抄袭风波,不管是食客还是综艺观众心中已经有了一杆秤,对于恶意的抄袭和真正的创意的辨析,会在知识产权建设的漫漫长路上给出答案。

但至少,我们已经知道——不是所有的fine dining都是原创的,那些难得的灵光一闪,更加值得珍惜。

参考资料:

《厨师的抄袭,不算窃。食评人该不该说真话?》,奢GOAT

《一饭封神厨师燃少陷入抄袭风波,你怎么看?》,橄榄中国餐厅大奖

《在餐饮行业,有必要区分「借鉴」和「抄袭」吗?》,FoodWine吃好喝好

《「食物知识产权」有存在的必要吗?》,FoodWine吃好喝好

《省高院判了:实属侵权责任》,华商网

《恶性竞争!韩裔名厨将中国发明“油泼辣子”占为己有,反转来了……》,名厨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