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向朋友推荐去澳门吃西餐和日料,原因有二:
其一,便捷流程和劳工制度使得澳门的进口食材比内地要“领鲜”许多,顶流的厨师也很容易在这里交流献艺。
其二,澳门之所以成为全世界“黑米”指数最高的美食之都,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博彩业为餐饮发展提供了反哺。
其实我喜欢在澳门吃日料还有另一个原因:我有一位宗师级的美食向导米夫先生,二十年的交情让我习惯称呼他一声“老米”。
老米是《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等美食纪录片的澳门美食顾问,私下他还是狂热的日料爱好者,曾一度打算去京都经营民宿,幸亏计划搁浅了,否则我就少了一个美食向导。
老米吃遍了澳门所有日料店,因此每次我到澳门都会开门见山问老米:现在日料的排行榜如何?
前几年老米还会絮絮叨叨分析半天,但这两年他几乎是脱口而出:“瑞兆”最好。
我去过一次瑞兆,当然是老米带的路,只有一间小包房和一条板前,可以想见若非庞大的酒店企业进行资源优化,很难以人民币一千多的价格就能享用一顿大师主理的“厨师发办”。
今年又来澳门,二度光临瑞兆,表情严肃专注的主厨纪之师傅依然行动迅速操作精准地站在炉火边,不知道这家以时令食材作为主打的割烹在午间会带来什么惊喜呢?
暮春的食材没有我酷爱的秋刀鱼和螃蟹的“大货”,却恰逢贝类针鱼以及山野食材的时令季节,厨师发办的春季套餐便将主题贯穿其间。
瑞兆的手法简约得有些朴素,一同用餐的董克平老师说:人家没上大货,没玩怪招,朴朴实实就做得如此好吃。
诚哉斯言!用芜菁泥煮的长崎华涟蚝搭配鹿儿岛的车海老,看上去很像国内的粥水浸蚝,但入口便知判若云泥。
“针鱼和金目鲷刺身”表现了一种朴素精神,山葵叶子腌制成配菜,搭配针鱼的是厨师自己调配的梅子酱,红肉上衬托的是山葵鲜花揉碎之后散发的草本辛香。
“黑毛和牛的寿喜火锅”和“白饭鱼天妇罗素面”,还有时令的海鲜炊饭,都是看不出什么玄机的作品,非要入口才知道厨师在各种细节上的拿捏。
我颇喜欢“汁煮鱼籽八爪鱼”,高汤做成啫喱搭配着爆籽的小章鱼,托底的是名贵食材喉黑鱼的鱼籽,时令山海组合让春笋的清新诱发了海货的鲜甜。
“蒸樱鳟鱼配糯米”也是亮点,厨师把腌制过的樱花树叶包裹着米饭一起和鳟鱼同煮,滑糯的淀粉质感透着淡雅的草本芬芳。
老米狂热推荐的瑞兆在开业一年后顺利拿下米其林一星,这是对厨师功力的肯定,也是对老米眼光的认同。饮水思源,见贤思齐,我觉得以后和老米说话得客气一点了。
我很早就会背“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小时候父亲也曾在阳台上种满了兰花。
然而,我第一次吃兰花,居然是在澳门的一家日本料理店里。那味道微苦甘凉,并不那么顺从,有一种倔强,兰花投以苦涩不逊,我报以甘之若饴,竟觉得奕奕清芳。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