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鱼的一期一会原本只是江南的风景,遥想当年,岭南人要是捕获了大一点的凤尾鱼,都会赶紧放进泡沫箱加冰运往江浙,美其名曰:海刀。
如今出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想象,做菜不喜欢加佐料的岭南人也开始像江南人一样吃东西有耐心抿刺吐壳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吃东西的问题上,大家不仅都有“求鲜”的心。还有“守时”的度。不时不食,不把清明前的第一口刀鱼吃了,清明节一过,刀鱼的骨头变硬,那就真是有刺卡喉咙的风险了。
清明前的第一批刀鱼到货了,大家齐聚广东最高端的江南馆子——位于深圳的黑珍珠餐厅“水岸十里”。光哥早早备下了咬春的宴席,野生的马兰头、头茬的香椿无一不荡漾着碧绿清幽的钱塘景色,而压轴大菜更是让人喜出望外,刀鱼与鲥鱼双双跨越山海而至,春天刀鱼的大秀开启了,秀“春刀”吧!
这些年刀鱼的价钱水涨船高,巴掌大的小刀鱼基本上应者寥寥,虽然价钱便宜,但傲骨之中的那一抹鲜甜实在是让人烧脑。于是每大一分,价钱就能扬一扬,像“水岸十里”端上来这种婴儿胳膊大小的刀鱼实属上乘。
尽管资深饕客认为吃东西和谈恋爱一样,都得自己动手才过瘾,但有了媒妁之言,大家自然会体面许多。江南馆子走精致化路线,必然会对两道菜提供必要的侍餐服务,其一是大闸蟹,其二就是刀鱼。
只见服务员小心翼翼地将刀鱼那根硬骨从肉间拆取。稍作片刻还会酥炸成下酒小菜端上来,剩下两片玉体横成的刀鱼肉,也不可唐突佳人,里面依然存在着许多绵里藏针的软刺。吃刀鱼的高手可以极有耐心地花上个把小时把所有的刺抿得干干净净贴在碟子边,宛如风中飞舞的绒球。我的童年没有受过如此专业的培训,虽不至于牛嚼牡丹般把一大片刀鱼肉嚼成肉泥吸去肉汁再将渣吐出,但我也只能把一缕缕鱼刺大致吸个七八分干净,老老实实堆放在碟中。
应该有无数的饕客和厨师和我当年一样,幻想过用岭南的凤尾鱼平替江南的刀鱼,然而吃过上好的刀鱼之后,终于知道,茫茫人海,只有那一眸回首才值得怦然心动。刀鱼值这个价钱,并非浪得虚名,轻盈的妖娆有一些矜持,若是报之以礼,舌尖上的鸾凤和鸣才能永续成年年鹊桥相会的等待。
比刀鱼更让我惊艳的是的鲥鱼。早在《金瓶梅》小说中,就有江南商户用荷叶包了几尾糟好的鲥鱼送给西门大官人。江南人的鲥鱼,岭南人的“三黎”,如今好货难寻,平常馆子里丰俭由人的货色多半是从越南等地运来的东南亚热带鲥鱼。虽然都有着油脂充沛的鱼鳞和细刺密布的肌理,但由于生长环境温度不同,较之钱塘江口的古典鲥鱼还是少了几分风韵。
光哥的这一尾鲥鱼是托人从钱塘江入海口寻来的野生鲥鱼,料理的手法也是传统的酒糟金腿蒸,想想看,金华的火腿,绍兴的黄酒,钱塘江的鲥鱼,三者的天作之合真是故土难离。岭南用猪网油来蒸也有一番旷达的山野之趣,但却少了几分黄酒氤氲着的婉转动人。
现代年轻人的结婚意愿降低,而中年人的离婚率却在飙升,私以为这是由于爱情过于唾手可得的缘故。健康养生方里有一种套路叫“饥饿断食”,情感上的饥饿其实就是让自己充满等待。对待美食亦如是,有时候等待是一种煎熬,但充满了想象,也让我们由此产生了敬畏,并开始珍惜相逢时的美好刹那,延迟满足,滋味才得以流传,年年岁岁,朝朝暮暮。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