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酒文化”逐渐丢失的今天 传统酒文化如何保有生机?
美食
美食 > 专栏 > 正文

在“诗酒文化”逐渐丢失的今天 传统酒文化如何保有生机?

中华文明,以诗传承,伴酒歌咏。在中国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诗与酒相互交织,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也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诗酒文化”。从帝王到百姓,酒与诗不仅是人们物质需要,也成为人们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在诗酒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酒文化也在不断推进发展,在已然没有多少人吟诗作赋的现代社会,酒文化的传承应如何进行?

打开中国文学史的长卷,我们就会发现,历代文人墨客都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人生得意之时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迈发言;仕途不顺,潦倒落魄之际,也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无奈与辛酸……那一首首倾注了诗人无限人生感悟的诗词,千百年来散发醇厚悠长的魅力。似乎在文人的世界里,“无酒不成诗”是一个永恒定理,曹操煮酒论英雄,李⽩举杯邀明⽉,⾟弃疾醉⾥挑灯看剑,苏东坡把酒问青天,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另一方面,诗词的发展也促进了酒文化的发展,“诗酒文化”相辅相成,共同繁荣。

然而,在诗词不再兴盛的今天,人们也不再需要饮酒来寻找灵感,创造激情,雅集之趣骤减,那么,绵延了千年的传统酒文化该何去何从呢?

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对传统的传承都在于坚守与探索。传统的文化精华与现代社会特点的结合,是传承与发展不变的核心,诗酒文化亦然。

除了对诗酒文化的传承,对传统酒品种类的传承也是传承酒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中华酒文化中,最早出现的是黄酒,后来蒸馏技术等酿造技术的出现,露酒和白酒等也站上了历史的舞台。从商周时期到明清时期,中华酒文化一直是黄酒、露酒、白酒并驾齐驱。而在现代市场环境中,中华文明中传统的黄酒、露酒、养生酒都被挤压到市场边缘。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白酒都占据着酒水市场的主流中心位置,而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诸多洋酒进入市场,挤占了白酒的部分市场。而单一的市场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华酒文化的没落。在经济和文化紧密关联的现代社会,没有市场占有率的产品自然被忽视,又何谈传承呢?

而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执着于守护与传承,执着于追随和创造,守护着心中的光。在市场为导向的现代社会,北京同仁堂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守护着对传统露酒的传承。

作为有着三百五十余年发展历史的老品牌,北京同仁堂以其专业的中医药文化誉满中华,且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然而,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北京同仁堂做酒也是一把好手。光绪年间,还曾奉命为宫廷供国公酒、如意长生酒、虎骨酒等养生酒品;京剧大师梅兰芳更是对北京同仁堂的茵陈酒青睐有加。

与对中医药文化的坚守一样,北京同仁堂对酒的坚守依然严谨,“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不仅是其制药的追求,也是其做酒的标准。在三百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北京同仁堂始终坚守对传统露酒的传承与发扬,将传统露酒古方与现代露酒标准相结合,不断调整配方、精进工艺,最终诞生了这款高端露酒——同仁御酒。

同仁御酒的诞生之所以引人注意,大概是其具有天然的优势。露酒的诞生,就是与中医药文化密不可分的,露酒承载着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希冀。因此,露酒多是以“药食同源”为主,并辅以花果清香。而同仁御酒谨遵这一传统,全国优选道地药食同源原料,以河北太行山脉的酸枣仁、广西的龙眼肉、宁夏的枸杞子、浙江的菊花、四川的桑椹、广西的青果、贵州薏苡仁等上乘原料入酒,对身心大有裨益;选取茅台镇的优质酱香白酒作为基酒,口感绵长爽滑,也不失风味。

经过三百五十余年的历史积淀与传承,北京同仁堂以百年经方、匠心炮制传承露酒文化,终于酿得佳饮一瓢,露酒也终于在高端酒品中获得了一席之位。这份坚守,源于“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信念和“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精神。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在历史滚动的车轮下,我们如何去坚守如画般浪漫的诗酒文化,如何去守护历经千年的陈年佳酿,北京同仁堂以赤诚真情,一路前行,守护中华酒文化的星星之火。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