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民又美味的剥皮鱼
美食
美食 > 专栏 > 正文

亲民又美味的剥皮鱼

老家寄来了剥皮鱼,在家里吃饭,就做一个普宁豆酱剥皮鱼。

将五花肉煸出油,剥皮鱼单面煎一下,然后放水、姜丝、一勺普宁豆酱,中火煮三分钟,起锅前再加一点芹菜和红辣椒。这个菜是普通的潮汕家常菜,这种先煎后煮的做法叫“半煎煮”,一面煎一面不煎,煎的那一面,高温让鱼肉的蛋白质分解为鲜味的氨基酸,并形成焦香,不煎的那一面保留了鱼本身的鲜味和滑嫩的口感,也更容易入味;五花肉的谷氨酸和鱼肉的核苷酸协同作战,将鲜味提高了二十倍;姜是去腥提香,硫化物遇热挥发,顺便带走了部分造成腥臭味的三甲胺,芹菜的香味,也对这道菜做出了贡献,绿色的芹菜和红辣椒的红色也是为了配色;豆酱是这道菜的灵魂,半发酵的豆酱,不仅提供了咸味,它丰富的游离氨基酸还提供了鲜味。密封的普宁豆醬呈黄色,打开盖一段时间就产生褐变,潮汕人将这种豆酱称为“老豆酱”,因为颜色变深,潮汕话“色过老豆酱”,此“色”不是淫秽色情的意思,意指“精明”。潮汕这种剥皮鱼的做法,虽然清淡,但保留了剥皮鱼的风味,确实精明。

剥皮鱼,学名绿鳍马面鲀,它的种类繁多,已经发现有约150种,别名就多了去了,橡皮鱼、皮匠鱼、面包鱼、烧烧鱼、猪鱼、剥皮郎、耗儿鱼、笛仔鱼……这么多名字,说明它覆盖的地域广阔,名字比较俗,就如邻居的二狗、翠花,说明它价格亲民。剥皮鱼长着一层粗糙的、磨砂质感的、坚韧且富有弹性的鱼皮,必须剥去才能食用,这就是剥皮鱼、剥皮郎、橡皮鱼、皮匠鱼叫法的来历。剥皮鱼这一特点,给自己提供了足够的保护,除了人类,在海洋世界里,它的天敌不多,在我国,它的产量仅排在带鱼之后,为第二大经济鱼类。由于有了坚硬的外皮,剥皮鱼不需要其他措施来保护种群,比如没有肌间刺,这就具备了一条优秀的鱼的一个基本特质——少刺多肉。

剥皮鱼属暖水性中下层鱼类。主要分布于东海、黄海及渤海,南海也可见,但数量比不上其他几个海域。在温台外海、对马海峡和闽东渔场,旺汛期为12月至翌年3月;钓鱼岛渔场旺汛期为3至5月;舟山渔场和舟外渔场的盛渔期为5至6月;在黄海中北部及渤海南部,汛期为4至10月。

受进化程度和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的影响,剥皮鱼的视力较低,最多只能看到12米。剥皮鱼的视力大致与眼珠的大小成正比,长期的水中生活,使鱼的眼睛形成了一套特殊的结构和调节的方法。我们吃鱼的时候,会看到俗称的眼珠子,这是鱼眼的晶状体,剥皮鱼的晶状体是没有弹性的,它不像人眼的晶状体那样可以变厚或者变薄,因此,剥皮鱼只能用调节晶状体与视网膜的距离来观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由于剥皮鱼的晶状体是圆球形状的,太远地方的物体所反射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而形成的物体影像,只能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样,它们就看不清太远的物体。另外,在水中,由于受微生物、悬浮物和水层的影响,光线透射受阻,不像在空气中那样可以看得更远,鱼的眼睛构造适于看近物,所以,鱼是近视眼。超大型鱼类是它的天敌,近视的剥皮鱼发现天敌的时候,已经来不及逃跳,种群要保存下去,只能群游,足够多的数量,可以令族群里部分剥皮鱼逃生,剥皮鱼的种群才能生存。这一特点也是剥皮鱼价格亲民的原因——一打捞就是一群,足够多的产量,价格也就降了下来。

剥皮鱼眼睛不行,但鼻子功能特佳,有两个鼻子四个孔。它们喜欢逆水而游,一方面在逆水游动时能不费力气地让水流通过鼻孔,用嗅囊分辨和寻找自己所喜欢的有气味的食物。另一方面,水流动起来,水体溶氧上升,鱼儿便会在此集结,进行活动和觅食。剥皮鱼通过嗅觉受体蛋白识别周围水环境中的氨基酸、类固醇、前列腺素和胆酸等气味分子, 并通过嗅觉信号通路将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完成嗅觉感受。剥皮鱼的嗅囊能感觉由食物所发生的气味刺激,寻找食物,也能协助识别同种剥皮鱼和不同种鱼体的气味,避免受敌害侵扰,此外尚能借之辨别水质,进行回归移动等。

剥皮鱼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们只能群居,因此也容易被一网打尽。由于捕捞力量的不断提高,也就导致了该鱼种渔获物小型化以及低龄化,目前市场上普通的剥皮鱼,大约在2~3岁之间,超过半斤重的很少见,这对有10年寿命的剥皮鱼来讲,尚属少年。好消息是,剥皮鱼已经可以实现人工养殖,大约在2006年左右,剥皮鱼的养殖技术就得到了突破,目前市场上的大剥皮鱼,多为人工养殖,游水的大剥皮鱼一斤二百多元,值不值得那么高价,你自己算算。

潮汕人喜欢吃剥皮鱼,这个习惯历史并不长,至少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剥皮鱼还不受待见,那时好鱼都吃不完,剥皮鱼要剥了皮吃,比较麻烦。现在,海洋资源逐渐枯竭,连狗吐鱼都上得了台面,剥皮鱼的地位自然也就有所上升。潮州话称剥皮鱼为“笛仔鱼”,这大概与剥皮鱼的嘴巴与笛子之孔有些相似之故。潮汕人称的“圆笛”,指的是丝背细鳞鲀;“斑点笛”,指的是密斑马面鲀;“薄皮笛”,指的是绒纹线鳞鲀;“梅花笛”,指的是中华单棘鲀;“大笛婆”,指的是单角革鲀;“长笛”,指的是绿鳍或黄鳍马面鲀。蒜苗或普宁豆酱焖煮是它最常见的烹饪方法,杂鱼鼎中有时也会见到剥皮鱼,这是类似单面煎再焗的方法,吃到的是鱼的原味。

剥皮鱼另一个广阔的舞台,是在川渝地区,在那里,剥皮鱼被称为“耗儿鱼”。剥去鱼皮的剥皮鱼,看起来像耗子,川话称耗子为“耗儿”,故得此名。《舌尖上的中国2》就有台词:“鸭肠、胗花、耗儿鱼、午餐肉等平民食材,都在重庆火锅中相逢,并化腐朽为神奇。”没有耗儿鱼的火锅,就好象没有鸡的粤菜,总是感觉缺点什么。小剥皮鱼的肌肉纤维不算粗,鲜嫩的肉质,即使经过冰冻保鲜,对口感影响也不太大,鲜味倒是会差一些,但又麻又辣的火锅,就是对鲜味不足的冷冻耗儿鱼最好的掩饰,亲民的价格,贴合了人们心头最爱的市井风味,这两者相遇,构成了温暖热烈的人间烟火气。

剥皮鱼受欢迎,是有科学数据支撑的,科学家以黄海野生绿鳍马面鲀为研究对象,按国家标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剥皮鱼的水分含量为75.47%,这个含量在鱼类中算比较低,所以鱼味足。粗蛋白含量17.88%,灰分含量6.15%,粗脂肪含量0.55%,肌肉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呈鲜味氨基酸4种,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8.74%,这是剥皮鱼味道鲜美的来源。剥皮鱼肌肉纤维比较长,这对小型的剥皮鱼影响不大,怎么煮都不会太粗糙,但对大型的剥皮鱼来说,口感影响就比较大,鱼生就是它的最佳食用方法,日本就常用大型剥皮鱼做刺身或寿司,不过,他们把剥皮鱼叫“皮剥”。剥皮鱼肝大,占全鱼重量的3.9~7.4%,含油量高达50~60%,是制作鱼肝油的极佳原料,日餐里有著名的皮剥鱼肝做法,秋冬季节皮剥鱼肝丰腴肥美,与鮟鱇鱼肝同称为“海中鹅肝”,可酒蒸,可炖煮,能更好地体现其口感的细腻与口味的浓郁,到日料店吃“皮剥刺身”,可别忘了还有美味的鱼肝。

价格亲民,味道鲜美的剥皮鱼,你不来一盘?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