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眼|玻尿酸价格下降92%后 华熙生物开始“慌不择路”了
美食
美食 > 风暴眼 > 正文

风暴眼|玻尿酸价格下降92%后 华熙生物开始“慌不择路”了

作者|艾鹿 冯毅 编辑|冯毅 策划|王振宇

盘踞全球玻尿酸龙头老大位置许久的华熙生物,或许没想到“放弃玻尿酸原料”自己会落到如此境地。

3月10日,上市公司华熙生物发布了2021年的年报。

2021年,公司营收49.48亿元,同比增长87.93%;归母净利润为7.82亿元,同比增长21.13%。但亮眼的数字仅止于此。凤凰网美食发现,其销售毛利率为78%,相比去年下降3.34%;净利率为15.67%,相较去年下降8.82%。

华熙生物2021年报(部分)

更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华熙生物创下了其六年来的净利率新低——15.67%。几乎与净利降低同时,华熙生物在资本市场更是惨淡。据统计,从2021年7月5日股价高点314.58,到2022年3月16日低至101.00,华熙生物“坠落神坛”只用了短短8个月的时间。

这家承包了全球超过43%的玻尿酸原料巨头,到底经历了什么?

“标签化”原料巨头

2000年,华熙生物赵燕通过北大EMBA同学凌沛学,接触到了当时还在亏损的玻尿酸原料生产企业福瑞达(华熙生物前身),了解到玻尿酸最大的特征是锁水后,敏锐感觉到未来玻尿酸在护肤品等行业的潜在机会,因此果断投资买下公司控股权,开启了后面20年华熙生物的故事。

2019年11月,华熙生物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在往后的两年,乘着“颜值经济”和“世界最大玻尿酸生产企业”的东风,华熙生物一度成为科创板市值排名前十的“网红股”。

2000年,华熙生物凭借着“微生物发酵法”,一跃成为国内首个可规模化、低成本生产玻尿酸的企业。而2011年“酶切法”的成功研制,也让华熙生物在玻尿酸的应用领域拥有更多可能性。

2017年,华熙生物开始布局C端护肤品市场。乘着国产护肤品、化妆品发展的东风,华熙生物成功抢占了玻尿酸原料的生意,跻身全球市场的冠军宝座。

财报显示,2018年到2020年,华熙生物的业绩增长迅猛,年营业收入增幅分别达到了54.41%、49.28%和39.63%。华熙生物也在2019年登陆科创板,市值一度超过千亿。

然而,在外界看起来一片风光的玻尿酸巨头,其实并未在原料端获得想象中的“地位”。

有数据显示,以华熙生物的平均售价来看,注射级玻尿酸的价格为11.38万元每公斤,相比上世纪最高级别已经下降92%。供应端的压价行为在让华熙生物换取市场的同时,也让其市占率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

一位医美从业人士向凤凰网美食表示,华熙生物这个原料巨头的市占率是靠价格战来维持的。而对此,华熙生物其实心知肚明。早在2020年5月,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就在公开场合呼吁“停止恶性竞争”,呼吁企业不要“互相诋毁”,或采用价格战的方式破坏玻尿酸行业的“生态”。

可最终,华熙生物在这场价格战中还是失去了议价统治权,反而为中下游提供了更大的盈利空间。

长此以往,即便身为“原料巨头”的华熙生物开始自顾不暇。

“抛弃”医美 巨头转身

这两年,华熙生物的营收结构已经根据业务侧重不同,发生明显的变化。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的营收占比,已经从2018年的约23%增加至2021年的约67%,成为第一大业务。

尝试C端,已然成为华熙生物眼中的另一“金饭碗”。

但实际上,据知情人士透露,护肤品业务或许只是看起来很美。据了解,在如今的功能性护肤品赛道上,已然“营销成风”, 一般是“尤其是在网络购物成为主要购买力的情况下”,直播带货、网红种草等营销费用,并不比以前的单纯打广告要低,甚至费用数字相当可观。

显然,对于主要依赖线上业务的华熙生物来说,营收业绩的增长背后,是持续增长的营销费用。

年报数据显示,华熙生物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销售费用分别为2.84亿元、5.21亿元、10.99亿元,占同期营收的22.49%、27.62%、41.74%。

2021年,这一数字更是高达24.36亿元,较2020年增长121.62%,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例达到49.23%。而同期的研发费用仅为2.8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只有5.75%。

低研发与高营销的数据对比,或许再难让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女士畅谈企业对于研发的看重。

有业内分析人士向凤凰网美食坦言,华熙本身的高毛利,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分享给了线上渠道,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的盈利能力。

如果说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的营销费用尚能带来营收与净利,那么华熙生物最近的“新宠业务”——功能性食品则简直可以称作“名利尽失”。

2021年3月,华熙生物正式打出“可食用玻尿酸”的宣传,号称是企业功能性食品业务的发展元年。

彼时,由华熙生物主导申报的食品级玻尿酸获批国内新食品原料资质,开创了我国玻尿酸终端食品“国产”时代。一时之下,华熙生物利好声不断。

但这也仅仅停留在外行人的叫好。实际上,从华熙生物推出可食用玻尿酸以来,关于其智商税以及实际效果的讨论就从未停止。

不少科普作者与食品领域专家都曾就此发表过观点。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直言,玻尿酸是大分子的多糖类物质,无法被人体直接吸收。人体自己就可以合成玻尿酸,基础原料都来自饮食及代谢产物,根本不需要补充。

华熙生物称已通过开展食品级玻尿酸原料的大量动物和人体口服试验,证明了玻尿酸无毒、无致突变、无致畸作用且不会引起人体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充分论证了产品安全性。但据凤凰网美食观察,这些产品到底有多少有效性,在其产品界面,并未发现明确的说明。

在市场“打假”的呼声下,尽管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认为其有十万亿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科学面前,智商税显然拿得并不容易。

市场的反应也说明了消费者的真实想法。

目前,华熙生物已经推出三大功能性食品品牌,玻尿酸水品牌“水肌泉”、透明质酸食品品牌“黑零”、透明质酸果饮品牌“休想角落”。尽管气势搞得很大,但功能性食品业务,在华熙生物的2021年整体业绩贡献里只有不足1%。

业务再多也枉然

不少人提出疑问,在业绩与股价压力作用下,华熙生物在业务上是否太过着急?

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在业绩说明会上说道:“大家一提华熙生物就是一家玻尿酸公司,其实我们已经不仅是玻尿酸公司了,玻尿酸只是我的基本盘。”

但如上文所说,从目前来看,抛开基本盘不谈,C端的表现,华熙生物并不出色。

财经观察员杨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华熙的财报来看,大部分利润还是被to C在线销售的成本吃掉了。这是因为线上获客的成本并没有降低,反而增加了。因为以具有社交媒体属性的在线平台为获客渠道的新的销售模式,使得消费者的决策成本大大提高了。要有效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也就是注意力,需要供应方的让利足以覆盖掉消费者决策的机会成本。其次,在线销售越来越依赖于富有黏性的带货龙头。这些龙头的坑位,也就是渠道,因功能性护肤品供货商竞争激烈而愈显稀缺,其带货的价格只会上升,而不会降低。二者相加,可以说,说服消费者的成本增加了。这就是导致华熙营销成本上升、边际盈利降低的原因。

这就意味着,在C端折腾了半天的华熙生物,靠的依旧是营销打法,并没有建立真正的产品护城河。

对此,赵燕表示,今年华熙生物在口腔、造纸等方面都会有所涉及。显然,华熙生物依旧走在转型和多元经营的开拓路上。

但新业务的开拓,甚至目前功能性护肤品以及功能性食品都尚属于投入于开拓阶段,多元化业务线,已经让华熙生物承担过高的营销成本。在前景尚不明朗、竞争态势激烈的背景下,这都使业务线经受不小的考验。

“华熙的问题,可能就在于原料龙头老大的位置做得太稳当,对于一切都想得太美好了吧。”一位接近华熙生物的负责人向凤凰网美食表示。

作为一种脸部填充剂,玻尿酸被广泛运用于隆鼻、隆下颏、丰唇、除皱等医美领域。由于其“有效时间”一般只有6—12个月,需要消费者不断复购,所以尽管被社会指责其试图垄断美的定义、让美千篇一律、贩卖颜值焦虑、制造整容成瘾,但医美行业对此依旧充满热情,同时也成就了当年的华熙生物。

但“花无百日红”。随着玻尿酸的科技壁垒越来越低,行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最终,华熙生物的玻尿酸在B端统治地位被撼动,议价权走低。尽管华熙试图通过在C端快消、口腔、造纸等新领域寻求突破,但目前看来所有的尝试都是“折戟沉沙”。

急于证明自己的华熙生物,或许已经到了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