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梧桐探店丨所有的“乐极忘形”,都在京花轩找到落脚之地
美食
美食 > 专栏 > 正文

金梧桐探店丨所有的“乐极忘形”,都在京花轩找到落脚之地

作者丨李弄 编辑丨邓诗彦 策划丨王振宇

应“2022亚洲50佳餐厅”主办方及永利的邀请,我们得以深入领略“永利菜”的风貌。以此为契机,我们将用几篇探店,讲述它的野心和可能性。

关于“永利菜”及餐厅川江月探店,可见往期文章《金梧桐探店丨川江月和它的迷雾重重》

第二篇,来到京花轩

和其他几家餐厅不同,京花轩坐落在永利澳门的娱乐场内。

一番豪掷千金的游戏之后,最需要美食的庆祝或慰藉。从地理位置讲,它是永利菜“富豪食堂”定位最直接的表现。

金色大门有耀目光泽,写着“京花轩丨张志成主理”的匾额高悬其上。餐厅装潢是中国宫廷风,又带着几分东方主义的吊诡。通天暗橱陈列纹饰繁复的古代瓷器,此起彼伏的吊灯宛如倒悬的清代官帽,屏风刻画的金色菊花与地毯织就的深红牡丹,张扬跋扈。

年轻的主厨张志成已经候在厅内,他来回踱步,等待着宾客的到来。

“今天还是保持我们的传统,带来浓郁、简单、好吃的料理。”

前菜攒盘

清式攒盘盛着前菜登场,在青花鎏金的光泽中,种种昂贵食材各据一角,将主厨锋芒毕露的烹饪风格昭告天下。

白灼响螺片,有清晰的厚度与鲜明的脆甜。取法潮汕炭烧响螺,但将猪油换成黑松露油与花胶汁,虽是冷吃,也以浓郁鲜香为要旨。

烘烤后的漳州大葱,搭配低温慢煮的鲍鱼,是相当蛮横的组合。鲍鱼效仿日本师傅的阶梯状刀法,最大限度地吸附葱片油润逼人的香气。

肥肝处理为慕斯,将细腻脂腴无限放大。黄酒添醇厚,鱼子酱增咸香,入口滋味丰盈。

高知县辣椒配溏心皮蛋,辣椒新鲜爽脆,与皮蛋的发酵陈香相映成趣。二者相会于北京传统的凉菜酱油汁中,又多了酸甜一味。

按顺时针的吃法,前菜收束于中心的膏蟹。以30年花雕酒生醉,蟹膏透亮,蟹肉赤红,一番徜徉之后,来到浓郁的顶峰。

这份前菜实在是太过张扬!与其说是承前启后的伏笔,不如说是流光溢彩的表演。主厨将从前的知名菜肴依次排列,从前是开胃小点的,是拿手主菜的,无论冷热,不分逻辑,通通陈列在这耀目的西洋镜中,让人晕头转向,心醉神迷。

金丝春卷配桂花酸梅汤

“我真的认为这是我们非常经典的一道菜,从形状到味道,不断调整升级,大家试试看。”这道声名在外的春卷上桌时,主厨有许多叮嘱。

春卷皮分两层。外层酥脆,轻薄如蝉翼,内层柔软,将收浓的谭式黄汤鱼翅包裹其中。两层皮以空气隔开,有轻盈的脆弱感。在春卷之上,现刨的帕马森芝士如雪花般洒落。

用手指托起一端,轻轻咬下,酥皮轻响,霎时鸿蒙断裂,江海奔流。黄汤鱼翅裹着千山万海的鲜气汹涌而来,又在帕马森芝士的加持下成倍放大。冒着烫破喉舌的风险也要趁热吃,否则云雾散去,一切花招都被识破,所有意义都将失落。

主厨是北京人,所以配了信远斋做法的酸梅汤,有馥郁的桂花香气,用于解腻。

黄烧花胶

黄烧花胶是“简单、浓郁、好吃”最具象的表达。

水发花胶,不以淀粉勾芡,熬出黏糯缠绵的质地,在传统的鸡、鸭、猪外,还加入飞禽类食材增其鲜香。

吃过主厨在北京宴锦堂的版本,那碗花胶入口,只觉舌头凝固,双唇粘连,绵绵浓汁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咀嚼之下,连呼吸都变得沉重。眼前京花轩的这碗,做了南方化的改动,细腻不减,清爽尤增。

作为对“食物没有明显层次”争议的回应,主厨以一碟高年份意大利黑醋作为搭配,黑醋与花胶各自为营,在舌尖激烈博弈,有讨巧的层次感。

大红袍燕窝凤翅

锈色餐盘上桌时,还带着滚烫袭人的热气。

油亮爽利的大红袍干辣椒平铺其上,一枚金黄的鸡翅静卧其间,辣椒与花椒的香气蒸腾而起。鸡翅皮肉轻薄,炸得干爽酥脆;馅料包得圆满,阿胶、红糖与燕窝纠缠其中。

从前的版本内馅用鱼翅或火腿,这次更换为甜口的阿胶燕窝,大抵是主厨的烹饪公式又操演了几番换算,发现甜与辣还是最相得益彰。但在轻脆的鸡翅飘飘欲仙之际,阿胶结实、黏稠的质感又将其拉回人间,未必是更好的选择。

吉祥保平安

化用北方民谚“青菜豆腐保平安”,便有了这道汤“吉祥保平安”之名。

是北方传统的酸辣汤形式,却暗中偷天换日,以鲍鱼、干贝、火腿吊汤,以花雕和白兰地增香,繁杂丰腴宛如佛跳墙

主菜黄烧花胶早已撤下,但花胶之灵仍然投下它的阴影。所有破碎的边角料通通投进汤中,胶质弥散,带来无比细腻顺滑的口感。

油烧盘菜

当晚本应是京花轩与甬府主厨的四手联弹,受疫情政策的影响被迫取消。这道油烧盘菜便是应急之举——

“甬府的师傅们留下一些特别有意思的食材,我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烧了一下。”

来自浙江南部的盘菜,与完全去皮的玉米,共同代入京花轩“油烧金笋”的烹饪公式中。用高压锅长久煨制,浓郁的肉汤将蔬菜彻底浸透,盘菜爽口,玉米软糯,口感的层次倏忽而逝,消弭于浓郁鲜美的余韵之中。

有食客问:“师傅,这道菜也加花胶了吗?”

蓝纹芝士烧臭黄鱼配国士无双面

等待主食之际,刺鼻的发酵气味从厨房飘出,悠悠绕绕,将餐厅围剿。对于高级餐厅而言,实在是有趣的经历。

北京王致和臭豆腐腌制的臭黄鱼,用蓝纹芝士烧制,浓郁加倍。作为搭配的“国士无双面”,再次显出花胶的投影。将黄鱼的鲜花胶留下,混合鲍鱼和黄鱼肉打成泥,加一点点面粉制成面条,有熟悉的风味与奇特的口感,胶性十足。

“一个幽灵,一个花胶的幽灵在京花轩徘徊。”

主厨很喜欢这道菜:“我真的特别满意。王致和臭豆腐汤拌面的感觉,北京的最高礼节!”

黑芝麻汤圆

甜品呈现了一道黑芝麻汤圆,甬府的代表菜,作为京花轩主厨对未成行四手连弹的遗憾和致敬。

京花轩版本的汤圆保留了黑芝麻和砂糖的颗粒感,咀嚼时有更冲动和撕裂的快乐,与甬府汤圆至极的细腻滑润有所区别,但也是各有所好,不必一较高下。

鲍鱼,鹅肝,鱼子酱,膏蟹,鱼翅,花胶,燕窝,黄鱼。一餐之内,各路高级食材轮番登场,这个炫目的西洋镜,实在照尽了关于金碧辉煌、花团锦簇的所有想象。

有人会问,人称“小胖”的年轻主厨张志成,究竟是中年感更重,还是少年感更多?

他的菜会把时间拨回多年前,在法式美学尚未降临高端餐饮的时代,粗暴堆砌高端食材的菜单一度流行,这是中年油腻意之所指。与此同时,打破繁文缛节,不被审美束缚,衣锦昼行的张扬跋扈,又是春风得意的少年意气。

幸好,一切争议都将平息在京花轩的金色装潢之内。如果延续我们对永利菜的探讨,那么年轻主厨的“食物暴力美学”天生就属于娱乐场——不论年纪、无关身份的客人,在这里身醉梦醒,高楼起塌,所有的纵情声色,所有的乐极忘形,都在京花轩,在高歌猛进的主厨手下,找到了落脚之地。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