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以方便著称的预制菜赢得众多消费者青睐,并在二级市场备受瞩目。
多只预制菜概念股在2022年1月持续上涨,国联水产、得利斯等相继出现“3连板”、“7连板”,热度至1月下旬才逐渐回落。与此同时,“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横空出世,水产预制菜鲜美来提交招股材料,多个预制菜品牌获亿元融资,就连瑞幸前董事长陆正耀也要入局孵化项目。
一时之间,农业、速冻、餐饮、零售以及专业预制菜企业都盯上了预制菜,这五大产业逐鹿万亿预制菜赛道,谁会是最大赢家?
图/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摄
预制菜概念股走“红”
2022年1月,预制菜火了。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1月1日至1月17日,A股预制菜概念股指数上涨178.96%。消息面上,1月11日,得利斯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称,预计公司2022年预制菜营收规模达到约12亿元,是2021年4亿元营收的3倍。同日,国联水产宣布与盒马鲜生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在水产预制菜品开发与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合作。
1月12日起,得利斯连续收获7个涨停板,股价从6.65元拉升至12.98元,国联水产收获3个涨停板,4个交易日内股价涨幅达到89%。此外,32只预制菜概念股中,海欣食品、福成股份、惠发食品等多股也出现连续涨停。新京报记者计算,在1月12日至1月17日5个交易日内,预制菜概念股涨幅达到147.54%。
一路高走的预制菜概念股也引来深交所关注。1月16日、1月19日,深交所先后向国联水产、得利斯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预制菜相关业务情况。
对此,国联水产回应称,2021年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预制菜占比,但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预制菜营业收入占总体营业收入比重仍较少。2019年、2020年,国联水产预制菜实现营业收入7.3亿元、6.34亿元,占比13.69%、16.24%。2021年前三季度,国联水产预制菜实现营业收入5.77亿元,占比17.49%。
得利斯则表示,近几年公司将预制菜作为战略发展主方向,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以猪肉预制菜和牛肉预制菜等产品作为主推产品,深耕餐饮连锁、商超、社区团购等销售渠道,与理象国、杭州味泰、广东恒兴水产等头部规模企业进行合作,开展产品联合研发。2019年、2020年,得利斯预制菜实现营业收入2.71亿元、3.68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得利斯实现预制菜营业收入2.7亿元。
关注函接连抵达的同时,预制菜概念股热度在1月下旬逐步回落。不过相关券商对预制菜的未来仍持看好态度。山西证券分析师和芳芳在研报中称,临近春节,多地政府就地过年的倡议催生预制菜需求,未来3-5年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中餐工业化、标准化生产需求驱动预制菜B端市场扩容,外卖渗透率提高、家庭结构变化促使预制菜C端销量增加。”
市场热钱涌入
有食品从业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当下炒得火热的预制菜并非近两年才出现。预制菜也被称为半成品菜,2000年前后我国就有企业生产相关产品,主要面向B端客户,有配菜也有调料包。近几年面向C端销售,“预制菜”概念开始被反复提及。
预制菜产品形态从原始配菜到即热食材一应俱全。图/新京报记者 郭铁 王思炀 摄
国海证券研报指出,从2014年外卖行业蓬勃发展,到2020年疫情催生家庭端消费需求,预制菜行业由速冻米面等极少数品类拓展至多种菜品,形成由B端延伸至C端消费者,由一线城市逐渐下沉的树形发展路径。目前预制菜行业规模超2000亿元,相关企业超7万家,近5年涌入大量市场参与者。
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北京总部电商部资深副总裁张国强向新京报记者分析,预制菜近期突然备受关注,“看上去是偶然,实际上是必然”,一方面,生产主体前期已经准备好进入赛道,另一方面,疫情防控背景推动了预制菜需求加快增长。
泰森中国产品总监张赟也认为,预制菜变火,疫情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不能外出吃饭的时候,预制菜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同时,预制菜是以肉类为主的大菜,适合正餐场景,且具有便利性,与外卖形成互补,共同满足当下消费者的饮食需求。
当预制菜成为新蓝海,资本热钱纷纷涌入。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预制菜赛道中,珍味小梅园、猴爷餐饮、小牛凯西、麦子妈等9家预制菜企业获得融资,金额在百万元至亿元不等。2021年4月,味知香登陆A股,成为国内市场“预制菜第一股”。2021年11月,鲜美来递交招股材料,抢跑水产预制菜IPO赛道。
2022年开年,预制菜需求直线拉升。1月中旬,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中提到,鼓励提供多品类套餐、自主配餐、网上预订年夜饭食材等服务,鼓励制售半成品和“净菜上市”。
需求面打开的同时,资本市场热钱继续涌入。2022年1月,中餐预制菜连锁门店品牌“银食”完成险峰长青独家投资的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珍味小梅园宣布完成由百度风投领投的1亿元B+轮融资。而由瑞幸前董事长陆正耀创立的舌尖科技集团也在孵化预制菜新项目“舌尖工坊”。
速冻企业快速切入预制菜赛道
风口之下,与预制菜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纷纷拿起汤匙,前来分羹。2022年1月,新京报记者查询电商平台以及走访北京市场发现,当下预制菜赛道大致有五类入局者——国联水产、得利斯、正大、泰森、龙大美食等农业食品企业;安井食品、三全食品、千味央厨等速冻企业;海底捞、西贝、广州酒家、金鼎轩等餐饮企业;盒马鲜生、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永辉超市等零售企业;味知香、好得睐等专做预制菜的企业。
山西证券研报指出,比起外行跨界而言,专业预制菜公司产品开发能力较强,往往拥有代表性大单品,如味知香的牛仔骨、聪厨的梅菜扣肉等。同时,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外界入局者主要做与原领域相关的预制菜,而专做预制菜的品牌在菜式选择上则有更多可能性。味知香也曾在招股材料中指出,除了肉禽类、水产类等主打产品外,还有蔬菜类、礼盒类产品,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选择。
不过,专业预制菜企业运输环节的保鲜问题常被消费者关注。新京报记者在天猫、京东等平台发现,在部分预制菜品牌的购买评论中,往往会出现“冰袋化了”“希望可以加强冷链”等反馈。此时,速冻行业入局预制菜的优势得以凸显。
一位速冻食品企业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表示,速冻企业的优势正是冷链和加工,熟知哪些菜品应该冷冻到什么程度,菜品还原度好。2022年,速冻食品头部品牌三全食品推出意式肉酱料理包,布局预制菜领域。安井食品也推出“如虎添翼”预制菜肴新年礼盒,旗下冻品先生还有多款预制菜单品。速冻品牌理象国也在春节前一举推出金汤佛跳墙礼盒、盆菜礼盒和10道年菜礼盒等年夜饭预制菜产品。
冻品先生预制菜产品。摄影/新京报记者 郭铁
理象国向新京报记者介绍,“预制菜一般来讲有即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和即配食品四种类型,常见的速冻水饺、速冻云吞、小酥肉等菜肴都是广义上预制菜的主流品类,品牌早已切入。”对当前的预制菜概念而言,自身的竞争力一方面在于真材实料的产品力,另一方面正是在于成熟的冷链运输系统。
虽然资本市场上的预制菜概念被炒得火热,但部分速冻企业仍持观望态度。一位速冻食品企业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预制菜资本有点过热,标上“预制菜”股价就涨,但现在吹出的牛要用将来的业绩来兑现,“很多人鼓动我们往预制菜上靠,但我们比较谨慎。生产制造需要周期,不少企业在行业还没成熟时就上了设备,存在一定风险,不要有暴发户心态。”
农业企业携原料优势入场
2021年入局预制菜C端市场的正大也认为布局需要稳扎稳打。张国强表示,正大此前已有长期面向B端做的预制菜,2021年2月,正式推出了面向C端的预制菜品牌“正大厨易”。想要消费者长期复购,就需要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不要把预制菜当成一时的热度,一时的风口,而是当作长期的事业去经营。如果说产品质量和体验不好,消费者就不会有复购了,他不光会对当时买的品牌不满意,对整个品类,对整个预制菜行业都会不满意,影响整个行业发展,“目前,我们对预制菜行业的发展趋势还是相当有信心的。”
正大推出的预制菜产品。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除正大外,国联水产、福成股份等头部农业企业都已面向市场推出预制菜产品。而在2021年12月,“龙大肉食”为进军食品领域更名“龙大美食”,同时宣布拟在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进口肉类精深加工及调味品生产项目,生产冷冻调理食品、预制半成品菜、预制成品菜、调味品等。龙大肉食当时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公司的食品板块也将聚焦于预制菜赛道。同时,会把养殖、屠宰作为食品业务的重要支撑,进而保障原材料的成本控制。
2022年初,泰森上市预制菜新品“慢炖鸡汤”系列,称能解决炖煮几个小时的困扰,适合家庭或单人食用。泰森中国产品总监张赟称,“泰森的新品在不断调整和观察中,我们希望全面拥抱预制菜体系,BC两端同时发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1月21日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肉企入局预制菜的优势在于,无论猪价高低都能保证原料供给。另外,大企业生产会遵循统一的质量标准,使得产品品质和数量都有保障。不过行业都有门槛,肉企进入预制菜领域也需要面对复杂的区域营销网络,并非有资金就可以,需要探索相应的人才、自主技术和资金储备等方方面面。对养殖企业来说,还是应稳步布局,在上游养殖已经发展到行业靠前水平、生产经营稳定性比较高的时候,再逐步进入下游环节。
作为产业链完整的农业龙头,正大预制菜进入C端的过程相对顺利,产品在线下已走入正大旗下卜蜂莲花等超市,同时还在线上天猫、京东、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主流电商渠道售卖。以上游优势保障原料质量的同时,张国强认为,还要针对家庭消费开发口味精良的产品,目前看制作难度大、耗时长的菜品前景会更广阔一些。
餐饮主菜零售化
除食品企业外,预制菜赛道也吸引着众多餐饮连锁企业和新零售企业等相继进入。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零售、餐饮入局预制菜的过程中,常会选择与当地知名品牌合作,迅速适应市场。如每日优鲜在华北地区主推酱焖特色的紫光园、在华南地区主推蒸煮特色的广州酒家,而在华东地区则主推新雅和同庆楼。金鼎轩、程府宴先后与天福号联合推出金福菜肴系列、炉肉大烩菜。物美也曾与眉州东坡等餐饮企业合作预制菜。
与此同时,零售端也在尝试升级供应链,打造自有预制菜品牌矩阵。永辉超市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永辉旗下的预制菜品牌“辉妈到家”首批10余款产品在江浙沪地区上市,采用定制化和标准化的菜品生产工艺,通过标准化SOP操作来保障菜品品质与安全。每日优鲜近期推出精品预制菜自有品牌“每日招牌菜”,主打有料火锅,首批上线的风味羊蝎子、霸气牛骨锅等,入选预制菜品类中销售额Top3。叮咚买菜也推出“叮咚大满冠”“蔡长青”等针对不同场景的多个自有品牌,并在去年实现预制菜系列全国销量超1亿份。
不过,餐饮、零售端想要完全打入预制菜赛道,还需突破一些壁垒。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曾向新京报记者表示,食品安全监管、供应链配送,以及不同烹饪方式对口味的影响等,都是相关行业进入预制菜领域面临的问题。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向新京报记者分析,预制菜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了解和购买概率仍有限,超市和生鲜电商拥有渠道推广优势,通过展示、售卖预制菜产品,有助于提升人们对预制菜的认知和接受度,提升消费欲望。但尽管拥有采购优势,超市、生鲜电商在食品加工等方面的经验积累也有限,在菜品研发创新、口味等方面没有天然优势,“预制菜会成为超市、生鲜电商的增长点,但很难成为核心增长点。”
对于赛道内各路竞争对手是否会给专业预制菜品牌带来危机感,味知香曾回答投资者称,预制菜行业才开始火起来,陆续有新的竞争对手切入赛道,这属于行业正常现象。目前行业市场前景广阔,每个竞争对手都有自己的发展路线,有特定的产品结构、客户群、销售渠道及运营模式,彼此并不存在激烈冲突。
而在餐饮行业连锁顾问王冬明看来,随着疫情出现、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的改变,市场接受度越来越高。资本加持下,预制菜成本有所降低,同时提升了预制菜的普及范围与程度,赛道竞争也愈发激烈,预制菜的口味、价格、市场占有率将是品牌增加竞争壁垒的关键。
新京报记者 / 王思炀 郭铁 秦胜南 于桂桂
编辑 / 祝凤岚 张明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