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广州指南,米其林到底急不急?
美食
美食 > 专栏 > 正文

2021广州指南,米其林到底急不急?

2021广州指南,米其林到底急不急?

特约评论员丨陈不诌 编辑丨邓诗彦 策划丨王振宇

今天上午,2021年广州米其林指南发布,在一星餐厅的答案完全揭晓之前,台下的美食编辑们心知肚明,自己抢头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毕竟和其它地方不同,在广州,二星颁完就要散场。

对于广州米其林的期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今年是广州米其林的第四年,从美食媒体的普遍失声,我们也能感觉到这份榜单的生命周期已经到头。

榜单相比去年,有少许改动:黄景辉师傅因为两家餐厅上榜加起来三颗星,戏称“广州三星”;从上海移植,开业尚不足一年的泰安门斩获二星,大家不以为意,毕竟以前就是二星,该夸该骂也轮不着今年;很多人以前不知道“玥”到底是什么餐厅,现在知道了,法餐厅。

2021广州指南,米其林到底急不急?

所有的讨论就在这样一个中秋节后的工作日浮光掠影,浮于表面。当我们能发现一个榜单变化的时候,愿意探讨榜单本身;当我们发现一个榜单没什么变化的时候,我们讨论行业心态。

首版广州米其林,发布于2018年,那是被骂得最惨的一版。二星和三星餐厅虚位以待,一星餐厅倒是包罗万象,大家的讨论从“广州到底是不是美食之都”开始,最后得出一个“米其林不懂广州”的结论。

2019年,“江”鹤立鸡群,从一众一星餐厅中率先斩获二星,在此之前,美食媒体们早就做好了三星缺席的准备,于是,只把二星作三星,对黄师傅的恭喜绵延不绝。一方面大家喜欢黄师傅,也喜欢“江”;另一方面大家已经用一年的时间接受了“米其林不懂广州”的结论,从而衍生出一种补偿心理:米其林指南是针对游客的,不是针对本地人的。

这种说法显然也很受用,那些不服“江”独揽二星的本地人找到了一种 “更懂”的优越感;至于那些仍在一星徘徊,亦或根本没被榜单提及的餐厅,也第一时间披上原教旨主义的外衣;至于那些真正远道而来的游客,他们向来和米其林指南没有关系,他们眼里的米其林,重要程度甚至不及大众点评的价格升降序。

2021广州指南,米其林到底急不急?

崎岖的2020年,是广州米其林的第三年。本着相对主义的态度,餐厅评级只升不降,体现了西方人文关怀。不幸的是,这种关怀在大肆宣扬之下成功将当年的升星行为附着上安慰奖的隐喻,并且发展出一个更严肃的质疑:原来米其林指南也并非完全不近人情,那为什么三星餐厅始终缺席?

一向神秘的米其林指南从广州首版发布,就好像一直站在上帝视角冷眼旁观,无论怎么骂都巍然不动。匿名评委、苛刻的评分体制既是背书,也是底气——是一种不怕你搬石头打天的底气——可哪知疫情一来,他不演上帝,倒是动了凡心。

今天的发榜,像在收拾去年的残局。二星餐厅的堆叠早已让观众觉得疲惫,以这种“只要一星数量够就能发二星,二星多来几个就能选出个三星”的心态誓死捍卫基本盘,并且始终坚信“量变会引起质变”,显露出一个百年榜单还打算再活一百年的不徐不疾。

但那些身在广州的餐厅,对米其林的信心还能坚持多久呢?一开始这些餐厅为首版广州米其林量身打造的专项训练,像极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如今已经是第四年,他们还在那份待选名单里,他们还会在意考试成绩吗?广州米其林还能选出三星吗?

如果选择不急,就千万别急。不要急着塞一间开业不足一年的餐厅进二星,不要急着在广州发现一家可以被评为三星的餐厅。选一家西餐拿三星,没有这个勇气,毕竟现在的米其林也没有神仙护体,都是血肉之躯;选一家中餐拿三星,或许得解释明白他是怎样在岁月的沧桑中还能再振雄风,勇猛精进。

说出口的那句“一见如故”,现在应该怎样找补成“一见钟情”,这是个大问题。

2021广州指南,米其林到底急不急?

(文章图片源于网络)

2021广州指南,米其林到底急不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