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餐饮行业迎来了十分艰难的时刻:门店冷清,业绩下滑,为了响应号召严格防控,纷纷闭店休市。凤凰网美食采访了江苏扬城一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淮扬菜大师陈万庆,谈了谈“疫情下的中国餐饮现状”。
凤凰网美食:从疫情爆发至今,企业共计损失了多少营收(包括关店、退订、其他支出成本等)?预计未来一个月还会有多大损失?
陈万庆:目前,公司12家门店仅有1家在营业,订餐退订率接近百分之百!日常流水较上月同期有明显下滑,营收大概已经少了两千万左右,除去春节客流减少因素,疫情因素占比近百分之百。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到三月底,整个公司的营收大概损失会在6000万左右。
凤凰网美食:你认为此次疫情对餐厅的影响还会持续多久?在这段时间内,餐厅做出了哪些应对措施?
陈万庆:此次疫情对门店的影响会持续到春季夏季。在这段时间内,门店目前必须做的是:所有人员进出测体温;必须佩戴口罩手套;每餐后所有区域彻底消毒杀菌;提醒员工不外出,减少人员流动的意识,在家休息期间,员工每天上报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状况等等。
同时,我们也响应政府号召,推出了一些便民措施,比如春节前囤的食材如蔬菜、半成品等存在库房,我们都拿出来,以成本价甚至于更低价销售给附近社区居民,也赠送了一部分给到医院。
凤凰网美食:目前如何安排员工的工作、生活(食宿),防护物资(口罩、消毒水等)是否充足?
陈万庆:对于员工的安排分几种情况,外地员工年前回家的,目前全部在老家待命;在本地的员工,会安排值班;还有几百个住宿的员工,目前由公司是供应一日三餐,加强消毒和通风,同时为大家进行一些心理辅导。
凤凰网美食:疫情期间,企业如何处理员工的工资?这些人工成本在目前总支出成本中占比多高?企业还能负担多久?
陈万庆:目前员工的工资问题确实是个很敏感的话题。一月有二十多天的营收,所以勉强还能支撑,最困难的是二月和三月,因为预计没有任何营收,现金流很容易出现问题。
我们一个月有几百万的工资支出,两个月至少要1000万,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缺口大概在1500万以上,预计我们勉强还能支撑两个月。
另外,员工的工资包含约30%的绩效,不营业的这几个月肯定是要取消的。我们也跟员工做了解释,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团结一致,共克时艰。
凤凰网美食:中国人为什么如此迷恋野味?你认为此次疫情的爆发,是否会让人们对野味食材的态度产生根本性转变?餐饮行业如何做到从源头防范?
陈万庆:迷恋野味这个问题跟区域、环境有关,跟人的用餐饮食习惯也有关。江浙一带对野味的痴迷程度其实没那么高。
我们一直都不主张捕食野味,也从来不经营。在这里也呼吁餐饮从业人员不要供应、制作这方面的菜肴,从捕杀、供应、采购、制作等多方面入手杜绝使用这些野味食材。
凤凰网美食:对比03年非典时期,这次疫情造成的影响、企业采取的措施等,有何不同?
陈万庆:03年非典那一年,因为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比较恐慌。这次心理上没有之前那么恐惧,但在餐厅的运营方面,这次情况更严峻。
措施方面,这次响应政府号召,果断停止营业,尽量切断了一切传染途径,具体的防范措施也比03年更具体、更细致。此外,现在资讯也更发达,信息传播更迅速,广大员工也能及时了解到疫情相关的信息,大家也更能相互理解了。
凤凰网美食:餐厅对政府、行业、业主方有哪些具体的诉求和建议?你觉得餐饮业的整体质量是否会有显著提升,以及如何恢复“元气”?
陈万庆:餐饮企业作为服务行业,服务人员需求很大,员工的成本较高;餐饮企业一般会在春节前屯些原材料,这部分成本也不小;此外,许多餐饮企业和酒店业务有捆绑,因此房产税、土地使用费也不低,比如我们一年的房产税就是1000万……希望能出台政策减免相关税费、租金,比如政府给予房产税减免,政府补贴员工的社保基金,能给予小企业一些贷款机会,帮助大家渡过难关。
我认为这次疫情可能是对中国餐饮业的一次洗牌。没有一点家底,可能真的禁不起这一场硬仗。如今我们整个行业也要静下来思考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比如线上、线下怎么互动?怎么提高自己的管理?如何发掘自己的特色产品?我们整个餐饮行业怎么转型升级等等。
策划丨王振宇
采访、撰稿丨鞠风超
编辑丨孙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