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菜图谱
美食
美食 > 风味猎人 > 正文

俗话说:「春雷响,万物长」。惊蛰一过,菜市场里青翠欲滴的野菜轮番亮相,最坚定的肉食主义者都很难抵挡这嫩出水的诱惑。

「春食野菜赛仙丹」,三四月份猫冬的嫩芽刚冒出头来,正是最脆嫩、营养最丰富的时候。

馄饨的最佳拍档荠菜、人们对其喜恶参半的香椿、与花生碎凉拌的马兰头……那么多搭配不同、滋味各异的野菜,究竟那种才是春日里最美味的TOP1?

▲ 野菜,指的是那些非人力播种、依靠风力、生命里极强的野生可食用蔬菜。中医认为野菜往往具有食疗保健作用,比如荠菜清肝明目;蒲公英清热解毒;蕨菜益气养阴……

凡是野菜,都有一种田园蔬菜所缺少的清香。比如与野菊花很像的茼蒿,兼具蒿的清气和菊的甘香;带着异香的香椿,懂吃会吃的人谓之「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天南地北的烹饪者们,都不愿意破坏这与生俱来的美感。因此,野菜的烹饪一贯追求着极简的法则。

▲ 野菜生长环境纯天然、不受人控制,使得野菜的植物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相较于人工施肥栽种的蔬菜更高。

香椿,野菜界榴莲一般的存在。

爱的人欲罢不能,恶的人则说它像梅雨天发霉的气息。「香椿炒鸡蛋」,用甘醇百搭的鸡蛋中和气息独特的香椿,就是最快手也最经典的做法。

我的同事玉兄还分享了香椿的日式做法:整颗焯水切碎末,内脂豆腐事先撒盐出掉一部分水,香椿末盖上淋少许生抽,加上日本柚子醋开动吧,每次消灭一大盒盘,拌饭吃也不错,健康美味。

▲ 香椿炒鸡蛋

江浙沪一带流行的野菜则是草头

草头,学名叫苜蓿,上海本帮做法拿它与大肠同炒,称为「草头圈子」。浓油赤酱的大肠被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草头迅速击败,为人所厌恶的油腻也一去无返。

▲ 草头圈子

春天,对吃货最大的馈赠就是各种各样新鲜的野菜。

而且野菜泽被南北,不仅南方的野菜多到迷人眼,北方好吃的野菜也数不清。春天里做菜,哪怕不靠那几两肉,也能烧出一桌鲜来。不需复杂的烹饪调味,稍稍一拌、一炒、一煮,都是不肯停筷的好味。

今天,24季就给大家献上一份最详细的中国野菜图谱。

香椿头别名丨香椿 / 椿头 / 椿芽

 标签   最特别的春味

 外观   叶子颜色为深浅不一的红色

 食味   微臭

 主产地   山东、河南、河北

香椿是香椿树的嫩芽。早在汉朝,香椿曾与荔枝一起作为南北两大贡品,深受皇上及宫廷贵人的喜爱。它像是野菜界的榴莲,有种非常特别的香味。喜欢的人爱死这味道,还有人专门种在家里闻,不喜欢的人却觉得刺鼻。苏轼就曾盛赞:「椿木实而叶香可啖」。

采香椿可是技术活,因为它不像其他野菜俯手可得,而是长在树上的。香椿树上的嫩芽,叶厚芽嫩,绿色红边,香味浓郁,就是可以食用的香椿了。而臭椿可就不行,它生来矮小不说,还七扭八歪,质地疏松粗糙不成材。浊臭刺鼻,就像药肥皂味儿。

▲ 香椿

香椿芽的败火功力很强。谷雨前后,南方人赶着喝新茶,北方人则去菜市场抢香椿嫩芽。家常的香椿吃法有香椿炒鸡蛋,黄绿相间,鲜香四溢,这春意盎然的一餐,拿什么山珍海味都不愿意换。齐白石就很爱这道菜。

▲ 香椿炒鸡蛋

但对老饕汪曾祺而言,香椿与豆腐,一青一白,是最鲜嫩有味的吃法。「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 香椿拌豆腐

蒲公英别名丨婆婆丁、黄花苗、黄花地丁

 标签   孤独的旅行家

 外观   叶子上有锯齿,而且是倒着长的

 食味   非常苦

 主产地   华北、华中、华东、东北


这个想必大家都和我一样熟悉,它有着又萌又清新的「毛毛」,风一吹就飘散到空中,但没想到在北方,人们还会吃它的叶子。

▲ 蒲公英的果实成熟以后,形似一个白色绒球

蒲公英非常苦,正是这种苦让它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为了避免苦,采摘开花之前的早春蒲公英也是一个办法,或者先焯一下水,去除部分苦味。

虽然远看与芝麻菜很相似,但蒲公英叶子有明显的特征:叶子上有锯齿,而且是倒着长的。

▲ 蒲公英(左)和芝麻菜(右)

「去,挖点婆婆丁去!」是以前东北人经常得到的任务。于是,在晚饭的炕桌儿上,就会多了一道生蒲公英蘸大酱,虽然有些苦,却作为天寒地冻后第一批鲜菜的味道,被东北人永远地烙在了心底。除此之外,蒲公英也可以凉拌或者做馅包饺子。

▲ 蒲公英还可以用来做沙拉

苣荬菜别名丨苦菜 、 曲麻菜 、败酱草

 标签   穷苦岁月的充饥伴侣

 外观   带着紫红色,叶片肥厚

 食味   略微苦涩

 主产地   西北、华北、东北

除了蒲公英,北方人更爱用另外一种植物蘸酱吃,它就是苣荬菜。

苣荬菜民间食用已有2000多年历史,《诗经·邺风·谷风》中就有「谁谓荼(苣荬菜)苦,其味如荠」之说。

▲ 春天里刚长出来的苣荬菜茎部带着紫红色,叶片肥厚,嚼起来嫩而无筋。

苣荬菜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消肿排脓、祛瘀止痛、补虚止咳的功效。东北食用多为蘸酱,蘸酱生吃有一丝丝的苦味,很是败火。也可以焯水后凉拌着吃,是很多上岁数人的记忆。西北食用多为包子、饺子馅,拌面或加工酸菜;华北食用多为凉拌、和面蒸食。

▲ 凉拌苣荬菜

槐花别名丨洋槐花

 标签   吃花人的最爱

 外观   白色

 食味   香甜

 主产地   陕西、陕西、河北

北方地区还习惯吃槐花,槐花是槐树的花,每年开花的时候,都有很多人在接槐花做饭。槐花的花心也可以摘下来,放在嘴里嚼一嚼,味道有些甘甜。有些北方人小时候没有零食吃,就是吃槐花的花心长大的。

但要注意这种槐花是白色的洋槐花,而不是黄白色的国槐花和红槐花。

▲ 洋槐花(左)、红槐花(中)、国槐(右)

洋槐花富含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润肺、降血压、预防中风的功效。直接捋下来生吃,清香脆甜。

如果要做槐花饭,那就要选将开未开的大花苞。淘洗干净,洒面粉混匀,上锅蒸半小时。起锅拌上白糖,就可以吃了。槐花饭吃起来细腻润口,配合软糯的大米,再合适不过。

▲ 槐花饭

榆钱别名丨榆实、榆子、榆仁

 标签   吃下万贯家财

 外观   圆薄如钱币

 食味   甜嫩

 主产地   东北

「阳春三月麦苗鲜,童子携筐摘榆钱。」当春风吹来第一缕绿色,金黄的榆钱就一串串地缀满了枝头,人们会趁鲜嫩采摘下来,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榆钱是榆树的种子,因其外形圆薄如钱币,故而得名,又由于它是「余钱」的谐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钱可有「余钱」的说法。

▲ 榆钱

榆钱脆甜绵软,清香爽口。摘取鲜嫩的榆钱用来做出美食,深受大众喜爱。许多人家里会做榆钱饭,和上玉米面,一蒸,倒上蒜汁。这盛在碗里的万贯家财,清鲜爽口。欧阳修则爱吃榆钱粥,「杯盘粉粥春光冷,池馆榆钱夜雨新」。滑润的榆钱粥,最是温暖雨夜的心。

▲ 榆钱粥

灰灰菜别名丨野灰菜、灰桃菜、灰条菜

 标签   被外表掩盖的美味

 外观   叶面宽大,边缘有不整齐锯齿

 食味   鲜美柔嫩

 主产地   中国各地均产

说到灰灰菜,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怎么来说它。因为它太普通了,田间路旁、花圃、空地上,到处都是它的身影。以前在乡下都用于动物饲料,最近几年大家猜发现它的幼苗和嫩茎叶可以食用,而且口感柔嫩,味道鲜美,

采摘嫩茎时,手指会沾到叶片背面一层好似细灰的粉末。

▲ 灰灰菜

灰灰菜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尤其能够预防贫血,防止消化道寄生虫,消除口臭有奇效。焯水后凉拌、爆炒、做馅是比较常见的吃法,北方人喜欢和面蒸食,在云南则用它涮火锅或煮鱼吃。

▲ 炝拌灰灰菜

面条菜别名丨香炉草、甜甜菜、灯笼草

 标签   不是面条做的菜!

 外观   形似面条

 食味   清香绵软

 主产地   华北、西北、西南及长江流域

面条菜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人们春天里最喜欢吃的一种野菜。这种菜有些涩,最好是在初期较细嫩时候食用口感会更佳。

它其实是麦瓶草的幼苗,多生长在田间地头和麦田里,叶片细长,形似面条而得名面条菜。

▲ 面条菜

面条菜有着清热、止血调经的功效,它的口感清香绵软,多用来拌面蒸制、凉拌、做汤、下面等。

▲ 蒸面条菜

蕨菜别名丨龙头菜、拳头菜、猫爪子

 标签   春日里的小可爱

 外观   像握紧的拳头

 食味   清香滑润

 主产地   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

蕨菜是山珍,入馔历史极其悠久。三月里初生的嫩叶蜷曲着还未长开,犹如龙头、握紧的拳头。《尔雅·翼》载:「蕨生如小儿拳,紫色而肥。」紫色的幼芽是大家最喜欢吃的部分,有特殊的草木芳香,清香滑润。

跟蕨菜最容易混淆的是芒萁,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展开的蕨叶子是不分叉,而芒萁的叶子是分叉。

▲ 蕨菜

蕨菜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减肥瘦身的功效,它的做法很多,最经典的是凉拌,焯水后加上蒜泥、辣油、酱醋,清凉爽口,是难得的上乘酒菜,还可以与肉丝、腊肉、香肠、鸡蛋一同炒制,无敌下饭,还可加工成干菜,做馅、腌渍成罐头等。

经处理的蕨菜口感,但需注意的是有一定的致癌作用,不宜多食。

▲ 腊肉炒蕨菜

马齿苋别名丨蚂蚁菜、马苋、五行草

 标签   哪里都是它的家

 外观   红褐色杆,绿叶,背面淡绿色或带紫红色

 食味   略酸

 主产地   中国各地均产

马齿苋是一种生命力异常顽强的植物,只要有土,不管多贫瘠,都能扎根于此,顽强生长。所以,马齿苋在人类的饮食史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和其他一小株一小株的野菜长势不同,马齿苋伏地铺散着长,一长就是一大簇、一大片。多分枝,红褐色杆,绿叶,背面淡绿色或带紫红色。

▲ 马齿苋

马齿苋有着杀菌消炎、降血压、延缓衰老的功效,用它做的菜自带开胃的酸感。马齿苋常选用小株、细嫩、叶多、青绿色的枝叶来凉拌,焯水两三分钟,捞出过几次凉水,洗去粘液,再将蒜切成茸,放入生抽、陈醋、盐、糖和香油调和成汁。也可以煮粥、炒食。这种野菜还有晒干的做法,可以储存好些时日。用来烧肉,味道太灵了。

▲ 凉拌马齿苋

菊花脑别名丨菊花涝、菊花头、菊叶

 标签   南京人的乡愁代表

 外观   叶片长卵型,叶缘有粗大的锯齿

 食味   清凉微苦

 主产地   南京

别的野菜,江浙一带也常吃,但菊花脑除了南京之外,似乎并不太多见。相传岳飞在南京牛首山与金兵交战时,粮草接济不上,士兵们就采菊花脑来充饥,也不知是不是真事。

有人要问了,「菊花脑」是什么?其实就是菊花叶。(「菊花脑」是南京话的音译)到了开花的季节,就会结出黄色的花。我们吃的是菊花脑的嫩茎叶,一定要在开花前就摘下来,不然会非常老。

▲ 菊花,菊花脑就是菊花的叶子

和许多野菜一样,菊花脑可以清炒,也适合凉拌,不过南京人最爱的一定是菊花脑蛋汤。菊花脑洗净一煮,打散的蛋液徐徐倒入,在汤里浮出朵朵蛋花。这样煮出的菊花脑,入口清润微苦,后味泛起一点类似薄荷的凉意,一碗喝下,不仅满足食欲,貌似还有点解春困的用处呢。

▲ 菊花脑蛋汤

荠菜别名丨地菜、野荠、护生草

 标签   羞涩鲜香的早春

 外观   像把张开的小绿伞

 食味   香甜

 主产地   中国各地均产

荠菜是最早的报春菜。它们热闹地长在田野墙头,像把张开的小绿伞。「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在荠菜的香气里,诗人辛弃疾闻到了春天的气味。在野菜中,荠菜的味道可谓最佳,一无腥苦,二无怪味,还有点淡淡清香。

荠菜通常生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叶子呈锯齿状,颜色呈灰紫色,叶表一层细细的茸毛,和菠菜有点像。荠菜太难采了,匍匐在地上,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

▲ 荠菜

荠菜在江南太常见了。街头小店常年供应荠菜饺子、馄饨之类,在菜单上灰头土脸地和各种面食小吃挤在一起,几乎让人忘了它曾经也是不可多得的时令鲜蔬。苏东坡为一饱口福,于是「时绕麦田求野荠」,把荠菜混入米中熬粥,人称「东坡羹」。

北方人也吃荠菜,为了留住这难得的春味儿,他们会将荠菜腌制贮藏,在漫漫的长冬里怀想一抹三四月的绿。范仲淹就说「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徵。」

▲ 荠菜水饺

马兰头别名丨红梗菜、鸡儿菜

 标签   朴素里的端庄大方

 外观   茎部紫红色,椭圆的叶片边缘有几道小锯齿

 食味   略带苦涩

 主产地   江浙一带

生活在江浙地区,春天不吃马兰头还真是辜负了。周作人曾经在《故乡的野菜》里回忆起小时候的绍兴歌谣,「荠莱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那时人们提着小篮子,在后院蹲着找野菜,想想也挺有趣的。

马兰头很好认,茎部是紫红色的,椭圆的叶片边缘有几道小锯齿。马兰头耐贫瘠又易传播,那些石头缝里还是碎石堆里,都能看到一把把。有了得力的剪子,就能很轻松地采摘啦。

▲ 采摘马兰头

马兰头怎么吃?「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袁枚提供了一种吃法。香干马兰头也是江南一带流行的菜式,入沸水焯熟,沥干切碎,调点麻油,再加入豆腐干碎粒凉拌。一咬下去,脆嫩的茎叶碎裂出满口清香,迷得食客神魂颠倒,不知不觉就吃掉了大半盘。

▲ 马兰头拌香干

苜蓿头别名丨草头、金花菜、母鸡头

 标签   入口即化的温柔

 外观   由三片小叶组成,叶片有棱角、较硬挺

 食味   清甜

 主产地   华北、江淮流域

苜蓿是三叶草里的一种江南野菜,多生于江浙一带。早在唐代,苜蓿就成为宫廷菜肴。到现在,苜蓿也还是阳春三月里最讨喜的时令小炒。

苜蓿长得有点像酢浆草,都由三片小叶组成,但前者叶片有棱角、较硬挺,后者叶片更圆滑绒软。其实苜蓿不是江南本地的植物,而是张骞从西域带回的,但如今已成为江南家家户户的时令小菜。

▲ 苜蓿和酢浆草

江浙沪一带对草头的偏爱是很狂热的。不信?你去看看上海饭店菜馆的菜单上,关于草头的菜就有好几道。烹煮江鲜时,抓一点草头;清炖大肠时,加点草头碎。腌渍下可以做咸菜配稀饭,或是包进糯米团里煎成饼。

最有名的一道,自然是草头圈子。圈子是猪的直肠,相当油腻,配上吸油的草头,最是相宜。据说,一代黑帮大佬杜月笙常去上海的一家百年老店德兴馆吃草头圈子。

▲ 草头圈子

枸杞头别名丨枸杞芽、枸芽子、甜菜头

 标签   孤独的旅行家

 外观   叶片长椭圆形,边缘密被缘毛

 食味   略带苦味,后味微甜

 主产地   宁夏、甘肃、河北、青海

枸杞头不是枸杞的红色果实,而是枸杞树的嫩茎叶。汪曾祺写枸杞头极美,「枸杞头带着雨水,女孩子的声音也带着雨水。枸杞头不值什么钱,也从不用秤约,给几个钱,她们就能把整篮子倒给你。女孩子也不把这当做正经买卖,卖一点钱,够打一瓶梳头油就行了。」

它被称为「天下第一保健蔬菜」,可清炒,可煲汤,能清虚热,补肝肾,明目,降肺火。据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记载,江淮地区闹饥荒的时候,枸杞头还是灾民的救星。

▲ 枸杞头

枸杞头口味香美细嫩,但又带着一丝丝回味悠长的清苦。《红楼梦》里,宝钗、探春二人向厨房要「油盐炒枸杞芽儿」,将枸杞头下热油锅生炒,和草头一样,油略多些才好吃,鲜嫩中怯生生泛着青涩,是富贵豪奢里一点春意葱茏的小清新。

凉拌枸杞头更简单一点。枸杞芽轻轻烫过,切细了加点麻油和盐,也许再下点花生米,一拌即成。

▲ 清炒枸杞头

豌豆头别名丨豌豆苗、豌豆尖

 标签   寓意极好的野菜

 外观   叶子清透如翡翠薄片,茎上抽出纤细蜿蜒的须须

 食味   柔和的青涩感

 主产地   成都

豌豆头是寓意极好的野菜,南京话把它读成「安豆头」,逢年过节总要炒上一盘,能保整年都平平安安。

豌豆头长得特别讨人喜欢,叶子清透如翡翠薄片,茎上抽出纤细蜿蜒的须须,迎风而颤,莫名有种少女般的娇憨感。

▲ 豌豆头

《诗经》里常说「采薇」,那「薇」就是野豌豆的嫩苗。它的味道也有种《诗经》的温柔敦厚,汁水带着柔和的青涩感,氽汤细滑,清炒甜润,哪怕加蒜末炒也不觉俗气,反而有种野生生的清香呢。

▲ 蒜炒豌豆头

小蒜头别名丨薤(xiè)白、小根蒜、野葱

 标签   最低调的野菜

 外观   长得很像葱,但根部又鼓胀似蒜头

 食味   同时带有葱、蒜的味道

 主产地   东北、河北、江苏、湖北

野蒜在菜市场里相对少见些它的根扎得深,要连根挖起来很是费力,买回家来,还得去根去须,仔细洗净才能下锅。

小蒜头没有挖出来的时候,长得很像葱。但根部又鼓胀似蒜头,整一株莫名有点萌。长得像葱的部分,同时带有葱、蒜的味道。下面的小蒜头气味辛辣,味道更绳上部一筹。

▲ 小蒜头

小蒜头是常见的一味中药,有降血脂、抗凝血、抑菌的功效。嫩叶可以切碎了炒鸡蛋或腊肉,香气浓烈微辛。根部切下来,可盐腌,可糖醋,也可酒糟。轻轻腌过几天,脆嫩爽口,配白粥吃可是无上美味。

▲ 韩国风味腌野蒜

芦蒿别名丨蒌蒿、水艾

 标签   宫廷御用皇帝菜

 外观   茎杆红紫、细瘦

 食味   清香脆嫩

 主产地   中国各地均产

最广为人知的大概要数苏东坡的那句诗「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就是芦蒿。对于傍水而居的人们,每当清凌凌的芦蒿出现在菜市场上,那么,人便是真正的轻快起来了。

腰肢细软的一把芦蒿,香气是极醉人的。哔啵几下,好像整个湿润的时节都溅开来了。《红楼梦》中,晴雯爱吃芦蒿。汪曾祺说吃芦蒿「就好像坐在了河边,闻到了新涨的春水的气味……」

野地里采的芦蒿,茎杆红紫、细瘦有点老气,嚼起来带响,香气清远怡人。芦蒿和茼蒿有相似之处,只不过茼蒿吃叶子,芦蒿常吃茎。

▲ 芦蒿的茎

芦蒿过去因被宫廷御用,所以有「皇帝菜」之称。《本草纲目》载:「蒌蒿,味甘,性平,无毒,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生发乌发,疗心虚。《本经》中将其列为上品。」

芦蒿最简单的做法是清炒,看似清瘦的芦蒿在热油里走一遭,浸润得鲜亮广润,丰腴了一些,香气更盛。考究一点的可以配着豆腐干或是腊肉,那滋味就更精彩了。

▲ 炒芦蒿

艾草别名丨艾蒿

 标签   春天里有浓烈气味的娇嫩叶儿

 外观   五瓣灰绿色,叶面看起来胖胖的,白色绒毛在背面

 食味   少许苦味,食后留香

 主产地   中国各地均产

艾草恐怕不用多说,南方人应该都不陌生吧。新鲜艾草有浓烈的气味,总觉得多少带点安神镇静的作用。春天里娇嫩的叶儿,用来炒蛋、做汤都很好吃。

从叶子形态来看,艾草表面为五瓣灰绿色,白色绒毛在背面,叶面看起来胖胖的,叶片相对于蒿草更宽大,叶片周围的锯齿也小得多,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而与它相似的蒿草叶片通常较细,正面颜色泛白,会有一层白色绒毛,柔软光滑,叶片小,其周围的锯齿纹路深,整个叶片呈狭长状。

▲ 艾草

江浙一带,每逢春天就会摘艾草取汁和面,做成「青团」,浑圆滚滚,分甜口、咸口,甜口内包红豆沙、黄豆沙或黑芝麻,夹杂碎花生,咸口内包猪肉馅儿,艾草不像汤圆,可水煮,一般是上锅蒸熟后随吃。放进冰箱里,春天的味道可以留半年。

▲ 青团

鼠麴草别名丨婆婆丁、黄花苗、黄花地丁

 标签   与艾草相爱相杀的姐妹

 外观   叶子与茎上都有白细的茸毛,并不刺手,开着絮状的小黄花

 食味   清雅

 主产地   中国各地均产

除了艾草,另一种民间用来做青团的植物,就是了。它在华北以南常见于路旁、田野、草丛中。

鼠麴草的叶子与茎上都有白细的茸毛,并不刺手,开着絮状的小黄花,软乎乎地样子很可爱,形象地称呼为「白蒿子」。

▲ 鼠麴草

艾草做的清明果颜色深绿,有着浓郁的艾香味,带着点药味;鼠麴草做的则是淡绿色,隐隐的清香。一个浓烈,一个清雅,看你喜欢哪个咯?

折耳根别名丨蕺(jí)菜、鱼腥草

 标签   西南地区的重口叛逆

 外观   细长白净

 食味   鱼腥味

 主产地   云南、四川、重庆、贵州、湖北

在北方人的眼里,折耳根,简直就是「反人类」的代名词!但在西南地区,这是一种很流行的另类食物。很多人贪恋它的刺激性味道,将它做成很多菜肴。

贵州多山,野生的折耳根多便多藏于山间阴湿的角落。当地人吃折耳根,主要是吃它的根茎。相对叶子来说,嚼起来会费些气力。

折耳根是可以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帮助消化、清肺热的天然良药。自古以来,就是药食两用,还被认为「浑身是宝」。

▲ 折耳根

折耳根的吃法有千千万,做「沙拉」凉拌、与炸洋芋和臭豆腐相配、与排骨共炖、与鱼共烤、与糯米饭共吃……

腊肉炒折耳根就是一种经典的吃法。将腊肉切成薄片,在沸水里过水去掉适量油脂,再配上折耳根、辣椒、蒜苗、姜蒜、花椒等一起烹炒。只闻浓郁诱人的肉香、菜香交融在一起,秒秒钟钻进鼻尖,让人顷刻无法自拔!

▲ 腊肉炒折耳

有人会说,其实有的野菜并不好吃,或口感不好,或带苦涩。是啊,其实野菜原本就是人们在生活困苦时期,春季青黄不接之时的救命稻草,那时只求可以填饱肚子,口感、哪还考虑味道?

我们总是说「世上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但平日里吃的山珍海味多了,也难免会有些腻。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野菜虽然普通又平常,却有着与众不同的自然和鲜美。而平凡如我们,好好在春日吃野菜,似乎也能放慢生活的脚步。

✍️ 撰 文   /  2 4 季

图 片 /  网 络

 主 编 /  易 小 婉

 / 今日推荐 / 


甜酸比8:2

台湾屏东产金钻凤梨

限时折扣立减20元

扫码立刻购买

点击这里可轻易变得好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