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涛:品悦轩
美食
美食 > 专栏 > 正文

闫涛:品悦轩

到上海的当晚吃“悦轩”,第二天中午还吃“悦轩”,第二天晚上的大饭局依然是“悦轩”。

这份离奇的操作本不符合我的“觅食”习惯,但考虑到坐镇的厨师是杨超师傅,我反而多了好奇的期待。

上海柏悦酒店的悦轩餐厅由杨超师傅领军以后,走过了非常时期,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摘下了全国各大美食榜单的各种殊荣,尤其在黑珍珠奖项里相继获得了黑珍珠一钻餐厅、黑珍珠年轻主厨奖和黑珍珠年度菜品奖的“店、人、菜”三元及第。

用连吃三顿的方式对黑珍珠“大三元”餐厅进行“三连击”,算是个人的深度体验,也是见证杨师傅的创意突破。

杨师傅保证让我三顿吃到的菜都完全不一样,好吧,第一局开场!

我们常评论艺术家是“画如其人”,其实评价厨师也是“菜如其人”。

杨师傅是一个斯文含蓄颇有内秀的儒雅厨师,所以出手的菜肴果然也秀外慧中,颇为养眼。

另一个不易观察到的个人风格是“化繁为简”。

凉菜的“肉冻”居然是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菜肴组合而成,右边是上海本帮菜风格的糟卤汁冻住了蟹肉,再点缀上日式的寿司姜;另一边相映成趣的则是西式的柚子醋冻“锁”住了小龙虾仁,虾蟹俱备,“和洋杂处”,尽在这玲珑剔透的方寸之间。

酸汤鱼肚的功夫是根据不同火候时段融入了三种风味迥异的番茄,天然果实的发酵酸入口温润自然,绝无米醋的刮喉质感。

烩长脚蟹看起来有些“流俗”,但真正的角是藏在蟹盖下被码得整整齐齐的老黄瓜条,充分饱飨了蟹汁之后,老黄瓜的倔强口感和耿直香气构建这道菜的灵魂。

简简单单的“随饭菜”,是把鸡腿肉和鸡翅肉切成肉粒,再与贵州的水豆豉合炒,一鸡取两味,切粒不剁馅,这就是细节的坚持。

主食是鸡油菌烩饭,杨师傅秉承江浙菜馆的风韵,加入了手剥虾仁与虾子,香味的复杂度于是产生了叠加。

即便是最后那一盅素雅颇有禅意的木莲豆腐,绿色的酱汁也得由薄荷的清凉和果汁的酸甜来共同晕染。

一品悦轩,杨师傅已偶露峥嵘!

据说晚上的人均餐标是每位八千,所以杨超师傅一改平常的宴客之道,说中午就简简单单吃几个小菜算了。

这是我上海之行的第二顿,也是第二餐吃上海柏悦酒店的悦轩,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晚上那顿大餐还有新菜发布的意味,那么今天中午依然是经典回顾。

评价一个好厨师,并不需要带有主观色彩的褒奖,而只需用冷静客观的事实描述就可以了。菜多!是的,这就是许多老饕对杨师傅的赞誉,这也是杨师傅认为在当下消费不景气的环境里,悦轩人均消费不菲却依然排队火爆的原因——回归餐饮本质。

昨晚一品悦轩时,来自酒店业的友商朋友就坦言对杨师傅的那一手葱油特别着迷。

七月的上海已经夏日炎炎,悦轩餐厅里凉风爽爽,那一道葱油鸡绿意盎然。

这葱油鸡当然不会那么简单,鸡肉选用的是散养的嫩草鸡,却用老鸡的鸡汤烹熟入味;调制葱油用了京葱红葱头等四种本土葱,一次性满足东南西北葱油爱好者的口味需求,上桌时再撒上法国香葱,增加嗅觉上的青葱印记。

素菜是没有放一滴水的南瓜泥田园沙律,这些花在小处的功夫,为的是让南瓜泥的香味更为浓郁,哪怕只是一桌饭的配角,细节之中也闪耀光芒。

凉菜的鸭舌经历了风干、卤煮和烘烤几个步骤,为何不吝心力如此繁琐——因为只有如此才让鸭舌在脱骨之后依然保留着肥硕舒展的体态。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枯燥的成功学都提醒大家要减少不必要的无效社交。提高自己工作的专注度,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塑造生活方式,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值得思考的地方,让高度关注成为放松的生活常态。

所以,创意枯竭并非算力不足,而是注意力的分散;所以,那些浸泡在菜市场和书房里的寂寞时光,总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眼下是云南野生菌上市的季节,我曾在朋友圈中和杨师傅推荐过牛肝菌烩鳝鱼的做法,今天中午杨师傅按照我的描述制作了这道菜肴。

味道非常好,这倒不是我在邀功,说自己的创意有多妙,而是杨师傅完全理解了我的表达意图,而且收汁火候处理得很好。

他向我承诺,这道菜以后会上悦轩的菜单。

上海柏悦酒店的“悦轩之旅”的重头戏终于在晚间登场了,这既是餐厅六周年的生日晚宴,也是杨超师傅的功勋晚宴。

酒店的负责人曾对我说:能够和杨超师傅相遇,有种“捡到宝”的感觉。

六年前酒店的法餐厅仓促改造成中餐厅,需要物色一名协助餐厅转型的中餐厨师,杨超师傅毛遂自荐,当时许多人对一个年轻的河南厨师能否驾驭江南菜馆深表怀疑,但管理层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机会给了杨师傅。

和许多具有得天独厚先发优势的同行不同,杨师傅上手的并非一把好牌,上海柏悦酒店的“悦轩”只是一个三百来方的小型餐厅,虽然经营方向转为了中餐,但餐厅的构造格局大体上延续了西餐厅遗留的环境布局,仅有的两个包房竟然使用酒水吧台和杂物间改造来的。

更严峻的考验是稍后上海的非常时期,连堂食都被禁止了,这时酒店管理层考虑过关闭餐厅,杨师傅陈情恳求,说自己就算帮酒店去做快餐盒饭,也想延续这个餐厅。

酒店方被杨师傅的真诚打动了,于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度时艰,在随后2021年经营恢复正常以后,杨师傅的坚持获得了回报——黑珍珠和米其林至此蝉联不坠,各种年轻主厨个人奖也络绎不绝。

如果说一个人偶尔的成功可以解释成运气好的话,那么持续的成功,只能总结为不懈的执着与坚持。

庆功晚宴的大餐终于登场,杨师傅履行了让我三顿不重样的承诺。

近四百斤的大龙趸扛了上来,杨师傅用新鲜鱼皮炮制了一款“昆仑鲍脯”,相较于用鱼皮干货制作的同款,杨师傅的“鲜肉版”拓展了我对这道菜的认知体验。

我其实更关注杨师傅对岭南“矜贵食材”黄油蟹的料理,在菜单上我竟然发现了有两道黄油蟹的菜肴,而且一冷一热,相映成趣,不免顿生好奇心。

“宝塔冬瓜黄油蟹”端上来,发现杨师傅非常大胆地把黄油蟹拆碎了酿在用冬瓜雕砌的宝塔内,对于吃惯了原只蒸或焗的“黄油蟹原教徒”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挑战。

用黄油蟹做凉菜则是更大的冒险,我之前在广州领教过一个冒失厨师用黄油蟹做的生腌蟹,那几乎是一场腹泻的噩梦。

杨师傅延续了第一顿柚子醋肉冻的手法,只不过把白蟹升级成了黄油蟹,蟹肉是熟的,利用柚子醋收敛了油腻和腥味,谁能想到这“玲珑方块”竟然价值不菲呢?

凉菜拼盘里和黄油蟹放在一块的是“头水紫菜带鱼饭”,这道潮式风格明显的凉菜运用了东海带鱼,表现相当不俗。

三顿悦轩吃完,由衷钦佩这位年轻厨师,即便没有一把与生俱来的好牌,但只要坚信人生是一场长跑,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步都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